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序文
在开始这篇长文之前,我想先发一些美图给大家看看。
我相信大部分藏友都会脱口而出:“啊!皇家维也纳!” “这是Royal Vienna的盘子!” 曾经我也和大家一样,认为Royal Vienna是和德国Meissen,KPM Berlin,法国Sevres齐名的欧洲瓷器品牌,我自己还曾经写过一小段话推荐其他藏友关注:Meissen的瓷偶,KPM的瓷板画,Sevres的花瓶,Royal Vienna的瓷盘,这其实是我认为这几大品牌最具有代表性和最优秀的产品类别。
然而假如我今天告诉你:世上根本没有什么Royal Vienna,没有皇家维也纳,你在市场上,ebay上,拍卖会上看到的Royal Vienna瓷盘压根儿和Vienna没有任何关系,你是不是会很惊讶和迷惑?
那么请你耐心的看完本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从而了解真正的维也纳皇家瓷厂的瓷器。
引子
我接触欧洲瓷器起源于Meissen,受一个好朋友的影响,才了解到欧洲瓷器起源于Meissen,并逐渐迷上了他,然后开始了解德国瓷器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欧洲第二个生产瓷器的厂家是维也纳瓷厂Vienna Porcelain factory,于是在一次出差去维也纳的时候,我逛了当地有名的纳须跳蚤市场,并淘到一个小花瓶。
这个花瓶来自Augarten,奥格滕,就是Vienna 瓷厂的继承者。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开始留意所谓的Royal Vienna 皇家维也纳瓷器,并在ebay上淘到了几只瓷盘,那时候的感觉就是皇家维也纳的瓷盘真的好漂亮,大多是手绘美女题材,盘边会有精美的描金图案等等,最重要的是认准盘子背后的蓝色“蜂巢”标记,英文Beehive,看到背后这个蜂巢标记,就如同看到Meissen的双剑标记一样,准是皇家维也纳没错了。
早期,我还在网络上发现过这样一个关于皇家维也纳的标记年代表,也不知道出处是哪里,藏友们经常用这张表来对照自己的藏品,据此来判断藏品年代。
慢慢的,我发现我看到的皇家维也纳瓷器底款很少有能和这张图表对的上,我还和一位藏友关于真假皇家维也纳瓷器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在百度上查阅资料也只能找到一两篇简单介绍皇家维也纳瓷器历史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豆瓣上来自“欧洲雕塑与陶瓷”这个的“德国瓷器简史”算是目前介绍最详细的了,我的文章中也引用了该文的部分内容。
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篇文献,包括英文资料来系统全面的介绍皇家维也纳瓷器以及底款的知识,于是我决定静下心来研究皇家维也纳瓷器,彻底了解这个品牌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辨别真假,年代。
=====================================================
(一)维也纳瓷厂的诞生:Du Paquier时期 (1718-1744)
首先,没有,也从来没有一家名为“皇家维也纳”的公司或工厂。许多收藏家使用这个术语,其实是指奥地利维也纳的“皇家瓷器厂”,Imperial Royal Porcelain Manufactory皇家维也纳并不是他们的正式名称。
当1710年,Meissen制造出欧洲第一批瓷器,当时的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就尽一切办法要把白瓷生产的工艺的秘密保护起来,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并把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在了技术工人身上。毕竟这个核心技术可不能外传,以确保Meissen在整个欧洲做到瓷器的垄断,那可就是“舍我其谁”,想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了,因此梅森瓷器厂对员工的要求是,生是我家的人,死是我家的鬼,所有核心岗位的技工都受到萨克森警察的严密控制。
“白色黄金”诞生之后,自然也遭到周围不少国家和王公贵族的羡慕嫉妒恨,这其中就有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
他手下有一个大臣荷兰人Claudius Innocentius Du Paquier,此人也对瓷器非常感兴趣,并试图研究出瓷器秘方,据说他根据当时在中国的传教士从江西九江给他的几封信里写的一些关于中国瓷器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来尝试制造硬瓷,都没有获得成功。而此时他听说Meissen已经制造出了硬瓷,心中就打起了注意,要从Meissen把硬瓷秘方偷来。
1717年,Du Paquier通过当时驻扎在萨克森王国的罗马神圣帝国使臣联系上了Meissen的镀金和珐琅工艺师Christoph Konrad Hunger,并以重金和一些许诺把Hunger给挖到了维也纳,然后又召集了一个维也纳法院的工作人员Peter Heinrich Zerder,加上维也纳一个商人Martin Becker,组成了一个财团,并且向查理六世申请在维也纳独家生产和销售瓷器,查理六世在1718年5月27日签署了独家授权文书,授权的期限是25年。于是维也纳瓷厂Vienna Porcelain Manufacutory 于1718成立,成为欧洲第二家生产瓷器的厂家. 工厂设于维也纳的Rossau district,拥有一座烧窑和10个工人。
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人物:Tiemann,他是Bottger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Meissen烧窑的剖面图,也跑来了维也纳加入了Du Paquier,于是维也纳瓷厂模仿meissen造好了自己的烧窑。
(同年查理六世的女儿Maria Theresa在维也纳出生)这是个很有趣的时间点,因为27年后,正是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孩接手了维也纳瓷厂)
Du Paquier原以为有了皇帝的独家授权,可以赚个盆满钵满了,但事情并非那么顺利,Hunger本人并不知道多少关于制造硬瓷的秘方,再加上没有高质量的高岭土,维也纳瓷厂在初期并没有顺利的制造出硬瓷,这让Du Paquier多少有些失望。不过随后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却带来了重大的转机。
此人叫Samuel Stolzel,他从1705年开始就成为Bottger (为meissen的解开瓷器密码的那个哥们儿)的助手,并是一位具有专家级别的烧制技术和准备粘土技术的重要人物,这兄弟可以说是掌握了不少关键性的技术资料。Du Paquier就许诺Stolzel:如果你离开Meissen来维也纳和我一起干瓷器,我在维也纳给你房,给你车(马车),还给你一年1000 Thaler(泰勒,德意志国家15-19世纪的银币单位)在当时是非常可观和具有吸引力的待遇了。于是据传,Stolzel有一次趁Bottger酒醉后,偷了一些制瓷的配方资料逃离了Meissen,来到了Vienna,并且,Stolzel利用自己的渠道把萨克森王国的高岭土运到了维也纳,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终于,在1719年4月,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硬瓷从维也纳瓷厂的烧窑出品。从此Meissen开始有了正式的竞争对手。
可惜好景不长,Du Paquier 在一年的经营中,并没有获得多少利润,这也导致了他没有能履行对Hunger和Stolzel的承诺,包括待遇和工资,分红等。这让Hunger 十分生气。于是在1720年,Hunger愤然离开了维也纳瓷厂只身去了意大利威尼斯,随后帮助了意大利瓷器的发展和崛起,这是后话。
而Stolzel则决定回到Meissen,(据传为了戴罪立功,他临走前还砸坏了很多维也纳瓷厂的模具和未烧制的毛坯,价值不菲),他自己回Meissen也就罢了,他还从维也纳瓷厂把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师Johann Gregor Horoldt 给游说一起去了meissen,就这样1720年4月,2个人回到了Meissen,Horoldt后来成为Meissen非常重要的画师,并在颜料和绘画方面给Meissen带去了非常大的进步,成为Meissen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下面就是他的作品。
这几个人的离开给维也纳瓷厂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是要说Du Paquier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没用多久就恢复了生产,不少新品推向市场。下面2个Du Paquier时期出品的瓷器:
可以看出从题材或者颜色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维也纳瓷器都具有明显的东方元素和风格。
然而和邻国萨克森王国国王奥古斯特出钱出力出人全力支持Meissen不同,查理六世只给了维也纳瓷厂一个25年权限的特别经营授权书,并没有任何资金上的支持。Du Paquier一方面不断的扩张自己的瓷厂,一方面需要从外面借钱来维持日益增加的各种支出,加上经营管理以及销售方面的一些问题,维也纳瓷厂逐渐陷入了财务危机和严重的现金流问题。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他的女儿Maria Theresa成为女王。Maria Theresa女王是谁呢?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茜茜公主吧,对了,Maria Theresa是茜茜公主老公的高祖母(爷爷的爷爷的老婆),很容易理解了吧。她一生还养育了13个女儿都嫁给了欧洲的各个皇室,所以她也有个外号叫“欧洲丈母娘”。
到了1744年,25年的特许经营权时限到了,Du Paquier也觉得支持不下去了,就找到了Maria Theresa女王,希望女王能够接受瓷厂。最终维也纳瓷厂卖给了女王,从一家私营公司成为了王室公司,瓷厂也从Vienna Porcelain Manufacutory 变成了Imperial Royal Porcelain Manufactory。从此进入维也纳皇家瓷厂的时代,这恐怕也是“皇家维也纳”这个叫法的来由。
而1718年到1744年这段时间就是维也纳瓷厂的第一个时代Du Paquier时代,这个时代出品的瓷器有着明显的东方情调。
关于这一时期的维也纳瓷的mark: (注意了,老师敲黑板划重点了!)
1718年至1744年的Du Paquier时代的维也纳瓷器没有统一的底款和标识,有的是手写,有的是凹下去的某种标记,大部分物件没有任何标记,所以很难辨认。
第二个时期:Maria Theresa 女王时期 (1744-1783)
随着Maria Theresa女王正式接管,维也纳瓷厂变身为维也纳皇家瓷厂,进入到了第二个时期。在1744年以前有一件事情对维也纳瓷有着重大意义!(老师又来划重点了!)
我们知道在1744年以前,维也纳瓷没有统一的底款,在1744年,女王决定在瓷器上使用统一的标志了!( 不得不说,女王的品牌意识还是相当强的) 这就是著名的“bindenschild”标志,来自于哈布斯堡王室皇家徽章的中心部分的皇家盾牌,如下图。
下面是一个正品维也纳皇家瓷厂的底款,是不是盾牌形状?
而现在的Augarten瓷器所使用的标记在上面还加上了皇冠,更加还原了盾牌原先的模样。
为什么现在大家多看到和听到维也纳瓷的底款是“蜂巢“beehive”呢?其实是因为如果你把盾牌颠倒过来看,就和蜂巢的样子比较像了。而这个蜂巢标记就成为了欧洲瓷器史上仅次于Meissen双剑标记的第二大被广泛模仿和造假的标记了!
虽然有了统一的标记,但是在1744年-1749年之间,对于标记的方法(瓷胚上刻出凹陷的标记,还是烧制完以后画上标记)以及标记的颜色(红,黑,紫?)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在这6年间,有一些瓷器使用了凹陷的盾牌标记Impressed shield,有一些是在瓷器烧制完以后画上了红色或者黑色的盾牌标记(也就是釉上)overglaze shield。
到了1749年,女王再次颁布了命令,规定所有的维也纳皇家瓷厂的瓷器在入窑烧制前必须用蓝料绘制盾牌标记,这样所有的瓷器都有釉下蓝色盾牌标记(Underglaze blue shield),这项规定从1749年一直到1827年都被严格执行。
这一个特质其实可以帮助藏友们迅速排除掉一批假的维也纳标记,只要看到釉上的蓝色盾牌标记,就肯定不是正宗维也纳瓷了,如下图
除了引入了著名的盾牌标记以外,我们来看看女王还做了哪些事情。
1)1744年:增修了2个新的烧窑以及扩建了工作室。
2)1746年,从Meissen 挖来了包括珐琅彩绘大师Johann Gottfried Klinger,Christian Daniel Busch等4名画师进行产品设计以及绘制图样。
3)1747年,雇佣了当时比较有名的雕塑家Raphael Donner的学生Johann Joseph Niedermayer担任维也纳皇家瓷厂的首席造型师。
4)1749年,对进口瓷器加征60%关税,用以促进本国瓷器的生产和销售,维也纳皇家瓷厂的瓷器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各个国家免税销售。同年在匈牙利的Schmolnitz地区发现了更加优质的高岭土,原料的改良也大大提升了维也纳瓷的品质。
5)一直到1780年,女王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扶持,授权经销商,各地设置分支销售机构,扩大对奥斯曼帝国的出口等等,使得维也纳皇家瓷厂的业务蒸蒸日上,工人人数从1718年建厂时候的10人,增加到300多人,烧窑也从1个,增加到了18个窑。
6)1780年,Maria Theresa在维也纳去世。在她掌管维也纳皇家瓷厂的期间,除了实用器具以外,也增添了不少装饰性的瓷偶,不少都带有女王喜欢的洛可可风格以及后来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下面来欣赏一些这一时期的一些优秀作品。
早期的瓷器离不开东方元素。
女王最爱的洛可可风格
上面这个漂亮的瓷盘要多说几句。
首先这个瓷盘已经能看出来一些现在我们熟悉的 “皇家维也纳”瓷盘的雏形了,盘子的一圈用金和手绘花卉图案进行了装饰。这样的盘子装饰结构和风格在今后会更多的出现。
其次,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760年代开始,为了质量的追溯性,开始引入了White ware turner编号,翻译过来就是拉坯工编号。什么是拉坯工?看了下图你就明白了。
这个造型的工艺就是制瓷中的拉坯,对应的工人就是Turner 拉坯工。拉坯工编号初次被引入了维也纳瓷的产品上,是一个釉下的凹进去的数字。而工厂对每个拉坯工都给了特定的编号,并记录在案,这样一来,一个瓷器只要一看底款就知道是谁拉的坯,方便追责。
而上面那个瓷盘就发现了编号4,根据维也纳皇家瓷厂留存下来的记录,可以知道上面这个盘子的拉坯工是Jakob Teutscher (他1762年到1783年在工厂工作),关于这一类标记将在后文再举例介绍。
这时候的瓷偶感觉无论在造型,色彩和人物开脸,手部脸部细节上都完全不输同时期的Meissen瓷偶。
Maria Theresa去世以后,她的长子Joseph II 约瑟夫二世暂时代管了瓷厂。
1782年,一个名叫Conrad Sorgel von Sorgenthal 的人被约瑟夫二世委托调查维也纳皇家瓷厂的运营和存在的问题。(感觉就类似现在的第三方咨询公司)
1783年,这一年发生了2件事情。第一件: 这一年,维也纳瓷厂的销售额大幅下降25%-30%,约瑟夫二世决定把维也纳皇家瓷厂在市场上公开出售或者租借。第二件:在1783年底,年份标记被决定开始在维也纳瓷器上启用。( 注意!划重点了!)
从这一时刻开始,每一件维也纳瓷器上都会标注具体年份,在瓷胚上用凹陷的数字表示。2位数字84~数字99,代表从1784年到1799年。举例:如果看到凹陷数字91,则代表年份是1791年。如果看到数字1~60,则代表这些数字不代表任何年份,是拉坯工的代号。除此之外的数字都不属于维也纳瓷的数字标记序列,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而从1800年开始,年份编号由3位数字代替,比如800代表1800年,813代表1813年,一直到1864年维也纳皇家瓷厂关厂。也就是说瓷盘底部的3位数字从800~864,这以外的3位数字或者4位数字都不是维也纳瓷厂的标记。下面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举例说明:下面这个盘子是我在维也纳的一个古董店里淘到的,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就想,我一定要找到一个真正的维也纳皇家瓷厂的盘子才有底气写这篇文章,结果今年6月份我果然很幸运的淘到了这个盘子。
金边装饰,中间是人物故事,保存状态非常好。再来看看瓷盘的背面。
一共发现了3处共4个标记。下面来逐个介绍。
首先能看到的蓝色的盾牌。釉下蓝色。前文提到,釉下蓝色盾牌标记在1749~1827年之间被维也纳皇家瓷厂严格执行。1827年以后又会有所变化,我后面会有介绍。
单单看这一个标记,无法确认该物件就属于维也纳瓷,也无法判断年代,我们再看下图:
这个地方有2个数字,一个是39,一个是824. 我们前面说过,2位数的年代标记从83开始,而拉坯工的编号不会超过60,因此2组数字就很容易分清了,39是拉坯工的编号,而824就是年代编号,代表1824年。回过头来再看1824年,还不到1827年,因此使用釉下蓝色盾牌标记也是正确的。
再来看拉坯工编号39,我们根据下图资料里的员工信息,可以准确的确认我这个瓷盘的拉坯工是Anton Penner, 他于1807年到1839年期间在瓷厂工作。(因为该瓷盘的年代是1824年,所以就看谁在这个时间拥有编号39号。)
最后我还在盘子底足内圈发现了下图的数字106(釉上黑笔)
这种釉上的小的手写数字,也是最早出现于1760年代,是彩色画师的编号,编号从1到155. 对照下表不难找到这个手绘瓷盘的画师名字是Lorenz Gschladt, 106这个编号由他在1812年至1839年之间使用,此处也符合盘子1824年的逻辑。他本人1799年到1851年在维也纳瓷厂工作,一干就是50多年,也算是为维也纳瓷厂奉献一身了。
总结一下,一个正宗的维也纳瓷厂在1749年到1827年之间出品的瓷器上至少应该有釉下蓝色盾牌标记和凹陷年代标记,完整的信息还应该包括拉坯工编号和画师编号。应该说维也纳皇家瓷厂的这套标记系统还是非常厉害的,可以准确到某一年,甚至可以知道制作该盘子的工匠和艺术家的名字,非常棒!这同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辨别真伪维也纳瓷器的依据!撇开市面上看到的让人糊涂的各种蓝色盾牌或者蓝色蜂巢标记不谈,先看看有没有年代标记呀!如果找不到年代标记,那么十有八九就可以判定这个物件不是维也纳瓷了。
说到这里,从1744年到1783年,维也纳瓷厂的第二个时期Maria Theresa 女王时期正式结束,这其中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也看到了最后有所衰败的迹象,那么维也纳皇家瓷厂的命运如何呢?
1784年,维也纳工厂以38.5万荷兰基尔德 (Guldens荷兰货币)向市场公开出售,如果按照1999年欧元替代基尔德的1:2.2汇率折算,等于17.5万欧元出售。可惜无人购买。
接着,前文所提到的Conrad Sorgel von Sorgenthal 被任命为工厂总经理。从1784年到1805年这一时期,维也纳皇家瓷厂进入了其第三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Sorgenthal 时期 (1784-1805)
这一时期也成为了维也纳皇家瓷厂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1784年 Sorgenthal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决心培养人才,创造出属于维也纳的独特风格,认识到不能单一的模仿Meissen以及洛可可风格。所以他在这一年成立了工厂艺术学校,致力于培养出自己的画师来创新图案,装饰花纹等。同时雇佣了描金画师Anton Kothgasser,所以后面大家可以看到Sorgenthal时期的维也纳瓷器更多的使用了描金作为装饰,更加奢华。同时Sorgenthal决定向Sevres学习他们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维也纳瓷器开始逐渐转变风格。
在随后的1785到1788这4年里,维也纳瓷厂逐渐接到越来越多的稳定的订单,包括贵族,皇室的不少定制订单。除了本国的销量以外,大量的出口到土耳其和俄国,其中有几个希腊商人和维也纳瓷厂签订了三年的大额订单,转门出口维也纳瓷去土耳其。相对而言,由于德国的竞争对手Meissen的存在,包括巴伐利亚地区诸多的小瓷厂,维也纳出口到巴伐利亚和西班牙的瓷器创历史新低。
1789年,Sorgenthal 为了进一步促进销售,决定降低维也纳瓷的销售价格。同年,他还向英国的Wedgwood学习,制作出了类似的仿生瓷。
到了1793年,维也纳瓷厂已经研发出属于自己的颜色36种,这些颜色再加以组合,可以产生成百上千的新颜色。
这其中钴蓝色配以金绘相当美丽和受市场欢迎。
此外,咖啡色底+精致金绘的古典造型器具也是市场宠儿,成为维也纳瓷的明星产品。至今依然能在国外古董市场,跳蚤市场上看到仿制该器形的产品。
1800年开始,Sorgenthal又招募了当时行里也赫赫有名的几名画师,这其中有擅长历史题材绘画的Leopold Lieb,擅长花草的Joseph Nigg,擅长瓷偶绘画的Anton Schaller等等,这时候的维也纳瓷厂可谓人才济济,产品也是奢华精美。来一组图欣赏一下Sorgenthal时期的维也纳瓷。
下面这个杯碟就是我自己的藏品了,也是1802年出品的。底部有蓝色盾牌标记,年代标802,拉坯工标39以及画师标37(红色字样)
下面这个手绘盘就和今天的所谓“皇家维也纳盘”很类似了。
也许后人看到这些老的维也纳瓷盘后才决定模仿这样的风格开始绘制,而形成了所谓“皇家维也纳”的手绘盘,这里的“皇家维也纳”确切的说其实是一种风格,而并非特指某一个瓷厂。
截止到1805年,维也纳皇家瓷厂拥有500名工人,超过40座烧窑,比1780年女王时期的数字又几乎翻了一倍。
就在这1805年的3月1日,72岁的Sorgenthal老来得女,29岁的妻子为他生下了女儿Marie Conradine,可惜Sorgenthal的妻子生产后很快就离开了人世,10月17日,Sorgenthal也去世了,留下了7个月大的女儿。至此维也纳皇家瓷厂的Sorgenthal时代宣告结束,在这一时期,维也纳官方不遗余力地在奥地利国内和欧洲各国推广和推销瓷器厂的产品,使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心目中可以和meissen瓷器比肩的精美产品。这一时期也被成为维也纳皇家瓷厂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产品极为珍贵。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拍卖会的记录:
第四~第九个时期:我们统称为后Sorgenthal时期 (1805-1864)
从1805年开始维也纳皇家瓷厂一共历任了6任厂长,一直到1864年关厂。是一个逐渐走下坡路的过程,这其中和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很有关系。18世纪末法国拿破仑夺得政权并在1804年称帝,从1799年到1815年期间爆发了拿破仑战争,而奥地利则参加了7次反法同盟,可以说屡战屡败,打的国库空虚,实力大损,战争的爆发也让那些王公贵族没有经济实力继续消费精美的维也纳瓷器,而欧洲又冒出了很多新的竞争对手。比如18世纪末的英国明顿,19世纪初的英国道尔顿,德国狮牌,匈牙利的赫伦,加上原有的老牌对手Meissen,Sevres,Wedgwood, Limoges, 维也纳瓷厂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只能开始更多的生产一些更加实用,性价比高的产品来适应中产阶级的需求。
下图是1836年左右维也纳皇家瓷厂的绘画作坊资料。(油画作品)
1862年,维也纳皇家瓷厂最后一次参加了伦敦世博会。下图是我收藏的1862年伦敦世博会石版画图册里找到的一页。正好是维也纳皇家瓷厂的参展品。
到了1864年,维也纳皇家瓷厂终于无法再继续经营了,宣布关厂。一直到1924年新的维也纳瓷厂Augarten在原址上重新开张。
进阶
下面再来谈一下1827年到1864年的维也纳瓷器底款。(划重点了!)
前文说道釉下蓝色盾牌标记在1749-1827期间使用,从1827年开始,改为凹陷下去的盾牌标记,下面拿我收藏的一个维也纳瓷厂出品的半身瓷偶像举例说明:
上面的底款就是凹陷的盾牌标记,包括年代标854,代表1854年,造型工匠编号33.下面这2个瓷偶也是一样的情况,使用了凹陷的盾牌和年代标记:
也就是说从1827年到1864年,就几乎不再使用釉下蓝色盾牌标记了,当然并不是绝对,因为在1860年代左右的时间里,因为一些国外买家的特别需求,维也纳瓷厂还是会在一些定制瓷器上依旧使用釉下蓝色盾牌标记,不过只是个例了。
说完了底款,我们再来欣赏一些维也纳皇家瓷厂在Sorgenthal时期之后的精品。
现在的很多“皇家维也纳”风格的手绘盘也大多临摹了名家名画。
这样的配色和纹饰,感觉相当大胆和前卫啊!
倒是没有想到维也纳瓷厂也有如此精美的瓷板画。极为罕见了!
现在再来回Gu和复习一下维也纳瓷厂的底款(划重点啦)
1718-1744:没有统一标记
1744-1749:盾牌标记使用,凹陷盾牌或者釉上红色,黑色盾牌标记
1749-1827:釉下蓝色盾牌标记使用
1760年代:开始拉坯工标记开始出现(釉下凹陷数字标记1~60);画师标记出现 (釉上红色或者黑色数字1~155)
1784 - 1864年代:标记开始使用:2位数字84 到99 代表1783-1799年:3位数字800到864代表1800-1864年
1827-1864:盾牌标记从釉下蓝色改为凹陷盾牌标记
附一张参考书上关于正宗维也纳瓷盾牌标记的参考图:
其实说实话,如果光看这些图标,依然会觉得头晕。
虽然有了以上正宗维也纳瓷的标记规律,我在这里还是放一些市面上常见的模仿维也纳瓷标记的底款。如下图,其实有些都已经标明了产地来自捷克,也就是波西米亚地区。
还有以下这些倒过来的盾牌形状也就是蜂巢形状的标,统统都是仿维也纳瓷的标记:
那么有人会说,我把物品底部转一下看不就是盾牌标记了吗?没错,这里面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很多仿维也纳瓷的盘子底部都会添加一行文字,描述盘子绘画的内容或者名称。这时候只需要把标记和文字结合起来看,确保文字是正的,再来看标记,就很容易明白是蜂巢标记,还是盾牌标记了。如下面这个我收藏的比较罕见的动物主题手绘盘:
很容易就看出来这是个皇家维也纳风格的盘子(蜂巢标)而不是正宗的维也纳瓷(盾牌标记)。下面这些底标图例也一样,都是蜂巢标记,所以都是皇家维也纳风格。
此外有一个标记也经常看到,我自己收藏的一个风景主题手绘盘就是这个品牌的。名叫Ernst Wahliss,年代在1900年左右,最早是个贸易商在伦敦和维也纳专门销售波西米亚瓷器的,后来老板在1894年买下了当时奥地利的一家名为Afred Stellmacher 的瓷厂,就有了下图这个标记:
上面说的只是一些小技巧,简单的方法还是牢记正宗维也纳瓷的标记特点,通过颜色,釉上还是釉下,以及是否有年代标记,凹陷的标记等来判断这件物品是否是真正的维也纳瓷器。
当然也不能仅仅看瓷器的底款来判断,我们判断一个物件的时候依然需要整体的来评估和鉴定,包括看物件本身,看瓷器本身的质量,画工,题材。是否符合对应的年代和维也纳皇家瓷厂应有的品质。下面就举一个我自己的收藏来做个反面教材。
这是一个我从ebay淘来的手绘大盘,直径超过35cm,首先从盘面上来看和满大街的”皇家维也纳”完全不同。第二从画工细节上来看,也很不错。
然后看底标,我看到了釉下蓝色盾牌标记,而且是小的那头朝下,是盾牌形状,两边不太对称,而不是常见的那种小头朝上,呈现蜂巢形状的标记。而且有凹陷下去的标记98,应该是年代标记,代表1798年,其次有一个数字2的凹陷标记,应该是代表拉坯工的工号。
各个细节和标记都符合正宗维也纳瓷厂的特征和标记习惯,我认为这是一件难得的维也纳皇家瓷厂出品的手绘瓷盘,非常高兴。可是喜欢研究的我自然会想去知道这幅画的来历,结果一研究发现了问题,我没有找到这幅画的原画,但是我找到了一幅类似的画的盘子,卖家表示是1900年前后的德国或者波西米亚地区的盘子,底部也有几乎一样的标记,也有凹陷的98 和2这2个数字,而且我根据相关线索找到了很可能是原画家的信息,具体名字我记不得了,但是这个画家是在19世纪末期的画家,而一幅19世纪末期的画是绝对不会在1798年被临摹的。也就是说,我这个盘子最多也就是有可能盘子本身是维也纳皇家瓷厂出品的白瓷,然后在100年后被艺术家拿来进行了绘画和再烧制。不过这样的可能性我认为不大,所以说我买到了一个假的维也纳皇家瓷厂的盘子,虽然它仍然很漂亮,但是也说明我们玩收藏,要积累更多的知识,照搬书本上的教条,死板硬套仍然是有判断错误的风险的。
Royal Vienna皇家维也纳
说完了维也纳皇家瓷厂,那么最后一个章节我们就来说说市面上常见的“Royal Vienna皇家维也纳”手绘盘吧。首先要点题的是,皇家维也纳只是一种风格,而这种说法已经被广大藏友所接受,但是很多人都误以为是瓷厂的名字,专业的卖家和参考书上都会准确的使用Royal Vienna Style (皇家维也纳风格)来进行物品描述,从而避免被人误认为自己在欺骗买家的这种风险。
从画面风格上来看,其实可以大概看出韦奇俉德如何只看画面就区分真假维也纳瓷,维也纳瓷厂的手绘瓷盘很少有单人人物肖像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类别。比如我自己收藏的那一个盘子:
再比如下面这个我在德国一位藏家家里看到的正宗维也纳手绘盘
底款蓝色釉下盾牌标+年代标记817+拉坯工编号17. 而我们所常见的皇家维也纳风格盘,大部分都是单独一个美女的半身像,比如下面这些:
当然这样的判断只是其中一种,并不绝对,因为仍然有不少皇家维也纳风格的手绘盘也是以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看到这种盘子就应该再对照底款来分辨了。比如下面这个很漂亮的手绘盘,也是皇家维也纳风格的:
从画工上来看,其实老的维也纳瓷厂的画工不见得比得上后期皇家维也纳风格的盘子的画工,因此,也许不少人会问,那么既然市面上这些皇家维也纳手绘盘都不是正宗维也纳瓷厂的,还有没有必要去收藏它们呢?答案是肯定的。
皇家维也纳风格的手绘盘也是非常漂亮的古董艺术品,大部分是由德国,法国,波西米亚等地区的一些绘画工作室,从类似于Rosenthal, Hutschenreuther(我们常说的狮牌),还有Dresden(德累斯顿)的一些瓷厂买来白瓷盘,进行手绘,描金,再加以烧制,年代大约在1900年前后,所以也都是距今100多年的古董了。而且瓷盘上的画一样是绘画作品,只是介质不一样,而且比在画布上作画更有难度,颜色这一环节就比较难以把控。而且这些盘子的统一风格就是盘子边一圈都有非常华丽的描金和各种花纹图案,装饰效果非常棒。再加上盘子中间的美女肖像,如果碰到技艺高超的画工画的美女,肯定受到藏家的喜爱。
这几年眼看着皇家维也纳风格的手绘美女盘价格蹭蹭的往上涨,现在好看的手绘盘已经在5000~10000人民币一个了。
回过头来看一下正宗维也纳皇家瓷厂的手绘盘,价格大约在2万~3万人民币一个。而同等人物画面大小的KPM瓷板画也要1~2万人民币一个,这么比较下来皇家维也纳风格的盘子算是相对便宜的了。
但是收藏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盘子是百分百全手绘的,目前市场上充斥了转印的,半手绘的,一定要仔细,非全手绘的皇家维也纳风格盘子就没有必要买了。比如下面这2个:
全手绘的笔触细节会很容易看出来,比如下图这2个全手绘盘。
直观一些的感受就是纯手绘盘清晰度高,细节多,头发,眼睛,嘴巴,手部等地都可以看出笔触。而转印和半手绘的就明显感觉不够清晰,有些糊。
前文也说过,很多白瓷是从绘画工作室从其他瓷厂买来的,有时候绘画工作室会用金漆把原瓷厂的标记覆盖住,比如画上一朵小花或者直接涂抹掉。然后再画上一个”蜂巢“标记,这么做的初衷我认为还是属于”蹭热点“,利用大部分人喜欢买皇家维也纳的瓷盘的心理,画上蜂巢标记就很有可能促进销售和提高售价。比如下面这几个:
第一个涂掉了Rosenthal 的标记
下面这个应该是涂掉了Hutschenreuther的标记
下面这个有点意思,首先涂掉了Hutschenreuther(狮牌)的标记,然后是著名的德累斯顿的羊标(Lamm 工作室出品),其实这个工作室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也被藏友们所追捧,但是它还是不免俗套的画上了蜂巢标记,想借用一下皇家维也纳的东风。
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个标所属的盘子是什么样的,如下图,怎么样,相当漂亮吧。
下面这个标记就比较实诚了,告诉你是产自德国了。标明了Germany,所以肯定不是维也纳瓷了。
皇家维也纳风格的盘子其实多数是临摹名家画作,这其中有几个名家的画作是被临摹最多的。第一个就是Asti,他出名的就是半裸女性啦。在KPM瓷板画上也常见。比如下面2个盘子。
还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就是Joseph Karl Stieler啦,他著名的三十六美人图给皇家维也纳风格瓷盘提供了很好的临摹素材。
上面这4个盘子的画工就非常了得了,如果碰到千万别错过,1万元人民币都值得买下来。
所以藏友们收到漂亮的皇家维也纳风格的手绘盘后,不妨花点心思去研究和寻找一下原画,也算对自己的藏品加深一下了解。
下面再来看一组专业手绘盘收藏宝典上的几个盘子描述以及底款,还有市场参考价。
这类风格的盘子不胜枚举,最关键的还是撇开底款而关注绘画本身,看题材是否喜欢,美女人物的颜值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画工是否精湛细微,以及是否是名家作品。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碰到正宗维也纳皇家瓷厂的手绘盘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当然我希望大家读完了今天我介绍的知识后能有朝一日在市场上或者古董店里成功捡漏正宗的维也纳瓷。
最后以一组自己和其他藏友收藏的一些没有使用”蜂巢“或者”盾牌“标记的品牌手绘盘来结束本文。希望以此提醒藏友,其实很多品牌的手绘盘也都相当出色,无论有没有背后那个疑似维也纳瓷厂的标记存在。
全文终。
本书参考了以下英文和德文资料。特别是关于维也纳瓷的底款标记,参考了Neuwirth教授的2本书(下图右侧上下2本)
此外,还参考了豆瓣上来自“欧洲雕塑与陶瓷”这个的“德国瓷器简史”。
本人是一个热爱西洋古董的业余藏家,现居上海,欢迎加我的微信tusan003进行交流,或者上小程序i搜藏和我进行互动。
文章来自“i 搜藏“ 小程序“收藏大神”——何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微信搜索小程序 “ i 搜藏 “
或者保存这张图,进入小程序,结识更多有趣好玩的藏家,见识你没有见过的人间美物:
i 搜藏,西洋艺术品藏友社区
------ THE END 正文结尾 ------往期文章:
浅谈德国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门篇)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