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珐琅彩是在康熙中期,受国外珐琅器皿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它是以“珐琅”为装饰颜料进行艺术创作的瓷器。珐琅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研磨制成的一种粉末状彩色熟料。
清雍正 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
在烧制过程,由于珐琅彩的熔融温度通常只需500度—600度,而其他诸如五彩,斗彩等彩瓷,熔融温度最高均高于750度,故烧制和五彩、斗彩的暗炉不同,而是用明炉(熔融温度最高750度,烧小件器物,烧珐琅彩易把控熔融温度,以减少烧焦)。整体理解,珐琅彩是一种以“熟料珐琅”为色料,经制胎和艺术创作后,采用明炉烧制的一种彩瓷。
康熙帝朝服像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解除海禁后,传教士舶来品陆续东来。史料最早记载有关珐琅的信息是康熙二十六年,法国传教士洪若(瀚)曾到达宁波后,即写信回国要求再送珐琅器至中国,以作为打通清廷官员的利器。由此可推断,清代在康熙二十三年至康熙二十六年间,珐琅器就已进入中国。
清康熙 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盌
珐琅器进入中国后,便对康熙皇帝产生了极大触动。随后皇帝下旨,便开始仿制,试验,独立制作玻璃珐琅,铜胎珐琅等珐琅器。在这整个过程,从仿制到试制,再到独立创作,以及人才的整合,皆由康熙帝亲自指导把控。
清康熙约61年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
大臣陈元龙就曾在康熙五十五年的奏折中这样写道:“迩年始有洋珐琅器皿略觉生动,西洋人夸示珍奇,以为中国之人虽有智巧,不能仿佛。乃我皇上于万机之暇,格其理、悟其原,亲加指示镕炼成器。光辉灿烂,制作精工,遂表胜洋珐琅百倍。”
珐琅彩瓷的发展,经历了“产造、成熟、创新”的发展阶段。
康熙朝
康熙皇帝是产造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在萌芽阶段,画珐琅的中国工匠、画珐琅的原料、珐琅彩的本土制作技艺是珐琅彩得以中国化的基础前提。康熙帝一方面频发圣旨,要求传教士写信回国再请些珐琅彩工匠及相关原料进京,一方面也下旨沿海省市,同时要求寻觅相关人才及原料。
清康熙 御制款胭脂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待人才及原料·集聚京城后,便开始研制过程。这里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在研制过程,传教士工匠在圣旨的要求下,必须给中国画匠传授画珐琅技艺。在这个研发过程中,传教士担当的是导师、指导者的角色,具体研发制作是由"中国工匠"负责。
珐琅彩试制工程总指挥中心 养心殿造办处
雍正朝
雍正一朝,珐琅彩瓷进入成熟发展期,从两岸故宫所存世的雍正珐琅彩来看,无论从胎体、胎骨、釉层、亦或是绘画,以及诗书印来看,都可以用“近乎于完美”来形容。后人在雍正珐琅彩瓷时,即用四绝来评价。
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
薄如卵幕,嘘之而欲飞,二绝也;
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
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
清雍正 明顿瓷器红釉地珐琅彩梅竹先春杯
究其原因,一是雍正帝的“炼料计划”大获成功,改变了从原来“珐琅料仅靠进口”的窘境,不再受其制约。不仅原进口色料能在本土制作完成,还在原基础上增加了18种新珐琅,甚至连最难炼制的“有珐琅料皇冠之称誉金红料”也试制成功。不但如此,还改变了调和剂,使得珐琅彩的呈色效果大为改善,整体美感接近完美。
清雍正 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 蓝料双方框
据《活计档》记录,炼料成功后,负责炼料计划的具体执行官怡亲王允祥交出的珐琅料共计有【西洋珐琅料】、【旧有西洋珐琅料】、【新炼珐琅料】、【新增珐琅料】等四类,每类共有九种颜色。新炼的珐琅料有月白、白、黄、浅绿、亮青、蓝、松绿、亮绿、黑等九种颜色。新增珐琅料有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等。
乾隆朝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较雍正时更加丰富,除雍正时期的山水、花卉、花鸟外,增加了中国或西洋人物,以及受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瓶
新增的各种色地、色地开光、色地轧道珐琅彩瓷器,图案繁复,不留空白,不题写诗句。雍正时盛行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白地珐琅彩瓷,此时继续生产,所题诗句和所用闲章明顿与雍正时大同小异。珐琅彩装饰更加多元。
珐琅彩是中国各类瓷器中,唯一一种先在景德镇御窑厂制胎后运送到京城(皇宫,圆明园等地)进行釉上再创作的瓷器,其创作的过程大体为:“出样稿—御审——下发景德镇——景德镇制胎——京城验胎——珐琅彩艺术创作——御审——定器”,全程受到皇帝的监督与管控,以及严密影响。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碗
珐琅彩所用画师,其规格之高也是前无所有。如著名的西洋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和清宫画画人唐岱、贺金昆、戴桓等,都曾被指定画珐琅器的稿样。戴臨等被指定珐琅彩瓷的题字。可以说,珐琅彩是由最专业的陶瓷人才,书画人才,并在国家最高统治者及相关部门统一调控下,按照当时最为先进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乾隆后期,多地爆发农民起义,国力下降,后期国家财政低靡,因而珐琅彩发展极为缓慢,甚至一度停滞。据记载,康、雍、乾三朝以后,到嘉庆年间,珐琅彩即随之停烧,其制作技艺也宣告失传。从此,珐琅彩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谢幕。
而后世的发展则留于后人再续!
往期文章:
浅谈德国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门篇)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景德镇陶瓷有这些分类,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