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名瓷德国梅森正文

古玩赏析:珐琅彩花卉纹碗


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珐琅彩瓷器是一种非常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它始烧于康熙中、晚期,盛于雍正、乾隆两朝。最早是为了仿制铜胎珐琅器而制成的,所以又称瓷胎画珐琅。

瓷胎珐琅创烧于康熙年间,这与康熙皇帝的喜好有关。珐琅彩瓷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最好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后,送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烧成。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处于初级阶段,从施彩、纹饰到款识,多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的效果,造型有盘、碗、瓶等。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取得较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彩瓷品种。纹饰早期沿袭康熙珐琅彩的特点,如色地上绘花卉的技法。后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即在白色釉地上,以山石、花鸟作装饰题材。

珐琅器最早为一种金属器,按装饰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等。珐琅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为乳浊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 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成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悟到珐琅粉,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粉调和后,涂施于金、银、铜等金属器上,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而以瓷器为胎,则称为瓷胎珐琅。本文要介绍的这件雍正款珐琅彩花卉纹碗,就是瓷胎珐琅中的经典佳作。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其式样、图案主要是中国风格,少有西方画珐琅的特点。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明顿瓷器;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

按装饰工艺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西洋古董家具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此珐琅彩花卉纹碗,口径约14.8cm;高约7.2cm,撇口、深腹、口以下渐收、圈足,胎质洁白细腻。修胎工整,火石红自然,圈足内施白釉落四方红款:“康熙御制”。内壁无纹施白釉,外壁以粉釉为地,四开关内又以绿釉为地,绘花卉纹,画工精细,保存完整,具有一定收藏的价值。

------ THE END 正文结尾 ------

往期文章:

皇室授权的瓷器品牌有哪些?

永远让人惊艳、惊讶的英国皇家瓷器AYNSLEY (安兹丽)

欧洲第一瓷---德国梅森Meissen瓷器的前世今生

Meissen's Gold X form系列 茶杯,茶托 & 甜点盘

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

梅森(Meissen)瓷厂简史

梳理一下欧洲主要瓷器品牌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