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17世纪,随着欧洲中心主义的淡化,西方人越来越渴望异国情调,通过对东方物品的收藏来展示财富及品味,在这场狂热中,东方瓷器独领风骚,被誉为“白色黄金”。
17世纪下半叶,明清交替的动乱期,荷兰东印度公司meissen瓷器无法再从中国进口瓷器,因而将贸易转向日本有田(Arita),有田瓷器因通过日本伊万里港转运出海而得名“伊万里”(Imari)。
“伊万里”是一种瓷器装饰纹样,它的外观是在白色背景上以红色和蓝色釉料装饰,再以镀金描绘轮廓。它的作画内容包含任何东西,从风景、人物、神话中的野兽到和服纺织图案。
这种色彩明艳的风格受到欧洲皇室及贵族的宠爱,狂热收藏以至供不应求,价同黄金。每年进口的数量从1650年的145件发展到1659年的56700件。
中国“伊万里”18世纪中期,当景德镇恢复生产后,中国瓷器贸易重新开放。他们学习了日本的红色绘画 (aka-e),并结合“万里五彩”发展出自己的“伊万里”风格。
中国“伊万里”是在釉下青花的基础上以红色珐琅装饰,最后描金。与日本“伊万里”饱满而厚重的色泽相比,中国的红色珐琅和釉下蓝色更薄,更明亮。
第一批中国“伊万里”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生产的,到18世纪中期开始流行,随后被大量输往欧洲。
中日“伊万里”贸易战中国“伊万里”以优良的瓷器品质与相对低廉的价格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又缝日本江户与明治的两朝交替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贸易被重伤,进而在18世纪后期退出了欧洲市场。
到了19世纪明治时期,日本取消了自我隔离政策,再度开放国际贸易,伊万里瓷器再次进入欧洲市场。
因此,在今天的欧洲,可以找到两种日本“伊万里”: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这两种风格尽管相似却又有很大不同。
欧洲的瓷器狂热(porcelain fever)始于17世纪后半期。到了18世纪,当具备生产能力后,“东方风格“首先成为模拟和描绘的样本。从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Museum)对以下三个代表性品牌早期作品的收藏可以看到“伊万里“风格对欧洲瓷器的深远影响。
德国 Meissen(1710-):早期硬膏瓷(hard paste)代表
英国 Worcester(1750-2009): 早期软膏瓷(soft paste)代表
英国 New Hall(1782-1835):早期混合硬膏瓷(hybrid hard paste)代表
古今中外,瓷器一直是收藏的重头戏,价同黄金。
撇开频频被刷新的Herend拍卖纪录,瓷器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器型与纹样之丰富令人着迷;它的底款之复杂以及更为复杂的早期无底款更是牵动人的探索欲。
比较这三种差异巨大却同源的“伊万里“风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因价值观不同而带来的文化及审美上的差异,这也是收藏的乐趣所在。
日本“伊万里”欣赏
中国“伊马里”欣赏
欧洲“伊万里”欣赏
以上
©️ 版权申明
原创文章,任何机构、个人不得洗稿、挪用,禁止商用。
违者将不予提前警告,直接诉诸法律途径。
转载需提前联系后台提出申请,谢谢合作。
图片来源: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如何找到我
:MissVAA
微信:vintage-antique
TaoBao: VAA西洋古董与艺术
往期文章:
浅谈德国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门篇)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